週末連上了4堂跟消費行銷有關的課,
每天早上8點出門下午6點回到家.
*從回部落。美感升級。消費蒐藏---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/劉維公
*消費者研究---麥肯廣告/李金雪
*感性與理性的交會---東方線上消費總監/邱高生
*看誰在說話?從消費者到生活研究者---台灣電通協理/王搖芬
此外參加了場企劃案讀書會(還有寫了一份企劃案作業)
還跑去西門町看了場國際動畫展,補上次沒有看到的功課.
好~~累~~喔!
但是好充實.
還是要再次讚美生產力中心,這幾堂課(除了第二場外)
真的都非常的棒!講師講的很有內容,而且條理清楚,吸收容易.
其實在學生時代就對消費者行銷企劃很有興趣.
曾經修過大傳系開的行銷學,考試考了97分,驕傲捏~
不過做了in house的平面設計後,
工作上離這部分遠了,也就沒有繼續充實.
不過我覺得設計還是離不開消費者的.
因為我認為的設計,應該是透過視覺將訊息傳達給目標視聽眾.
所以要用視覺說些什麼,怎麼說,也要先Focus出target user才行.
只不過公司的產品在這部分的定義始終不清楚.
沒有辦法描繪出那個user的形象,我覺得是一件非常風險的事情.
雖然說軟體設計與一般的消費性設計屬性非常的不一樣.
但我覺得這部分的survey其出發點應該是一樣的.
簡單的說就是先概廓出要賣的對象是誰,從而分析對象的實際需求,
找出產品跟消費者可以對上話的空間,
為消費者的困難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.
不然問題將無限上綱,且只能就自己的經驗提出解決的方法.
而不是從使用者的角度提出他們所需要的解決方法.
造成所謂產品很棒,但是卻賣的不好的狀況.
有一個例子讓我印象深刻,
在美國曾經推過一種很簡單的做蛋糕粉末.
目的是為了忙碌的上班族媽媽解省她們做蛋糕的時間.
照理說,這樣的商品一定大賣!因為真的可以省下許多的時間.
但是想不到一上市後,卻賣的不好!!!
研究後才發現,原來這樣的訴求反而加深媽媽心中的愧疚情緒.
因為在美國做蛋糕是為了表現對家庭的愛.
但是當整件事情的訴求是變成節省時間時.
突然愛的表現變的輕忽且敷衍!
當然公司不是賣蛋糕的,只是從這個例子去反省---
如果只從生產者的角度去解決消費者的問題.並不一定是最佳的解法.
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
每堂課下課時,都會有學員去找老師講話.或是最更深入的自我介紹.
突然察覺到自己有些膽怯,應該也去找老師講講話阿!讓老師印象深刻.
後來,我終於鼓起勇氣了!我走到老師面前說:
[老師!您好!請問....你這個咖啡沖泡包是在哪邊買的?可以告訴我嗎?]
ㄜ.還是不知道要跟老師講什麼....
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
最高興的還有,認識了一些其他的人.
我覺得去認識不一樣的人很有趣耶.
可惜的是他們多是做PM和企劃的.
單純做設計的非常少.
不過很高興的是後來推薦他們去看無米樂!
至少這部非常棒的台灣稻米農民紀錄片又會多了三位觀眾了!
大家趕快去看無米樂吧!
妳時間分配的真緊啊,又要看書+攝影+上課+汽車+工作~<br />
回覆刪除wa...請告訴我你每天都幾點睡啊?
XD~~~~~~~~~~~~~~~~<br />
回覆刪除我...很久沒攝影了(泣)<br />
汽車變成是買鹽酥雞時的代步工具了(悲)<br />
只能安慰自己,可以省點油錢<br />
保養費也可以晚點繳<br />
趁著腦袋還算靈光還有空間塞東西<br />
讓他重一點好了